SOURCE

console 命令行工具 X clear

                    
>
console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 initial-scale=">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
	<title></title>
</head>
<body>
<pre>
1、以下不属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冲突的是
A. 理想化和现实感的心理冲突
B. 交往与闭锁的心理冲突
C. 性生理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心理冲突
D. 适应心理问题
正确答案: D 



2、由亚里士多德完成的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是( 
A. 《理想国》
B. 《论灵魂》
C. 《乌托邦》
D. 《论人性》
正确答案: B



3、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不包括
A. 家长心理
B. 教师心理
C. 高校学生的心理
D. 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心理
正确答案: A



4、教师的角色内冲突不包括
A. 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同执法者身份的矛盾
B. 知识的传授者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矛盾
C. 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心理咨询和治疗学家同团体的领导、侦探和纪律执行者的矛盾
D. 模范公民同普通人的冲突
正确答案: D



5、教师的角色间冲突不包括
A. 模范公民同普通人的冲突
B. 模范公民同教师实际地位平庸的矛盾
C. 知识传授者同知识建设者的矛盾
D. 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同执法者身份的矛盾
正确答案:D



6、高校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三个阶段不包括
A. 认知阶段
B. 认同阶段
C. 信念形成阶段
D. 内化阶段
正确答案: D



7、以下关于教师在咨询中常具备的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 心领神会
B. 具有自发性和诚恳的态度
C. 没有占有欲
D. 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学生
正确答案: D



8、教师的主要作用是
A. 传授给学生知识
B. 管理班级秩序
C. 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D. 开展教学活动
正确答案: A



9、现代心理健康运动的开展使人们对教师产生了什么样的新角色期待
A. 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B. 模范公民
C. 替罪羊
D. 心理咨询和治疗专家
正确答案: D



10、教师组织教学、维持课堂秩序,评分、定等,决定学生的升留级,评判行为的正确性,调停打架、争吵与争论,施用奖赏与惩罚,此时他是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A. 团体的领导
B. 侦探和纪律执行者
C. 模范公民
D. 家长的代理人
正确答案: B



11、教师有时不可避免地成为学生仇视的对象,此时他是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A. 侦探和纪律执行者
B. 家长的代理人
C. 替罪羊
D. 心理咨询和治疗专家
正确答案: C



12、相比中小学老师,高校教师都身兼教师与什么的双重身份
A. 科学家或思想家
B. 组织者或管理者
C. 反思者或研究者
D. 指导者或促进者
正确答案: A



13、教师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既包括特定的学科知识,也包括如何传授这些知识的知识,被称为
A. 教学的知识
B. 组织教材的知识
C. 理解教材的知识
D. 实践的知识
正确答案: D



14、教师对教育事业积极情感的核心是
A. 兴趣
B. 师爱
C. 价值观
D. 人格
正确答案: B



15、什么是成为好教师的关键
A. 知识投入
B. 金钱投入
C. 情感投入
D. 时间投入
正确答案: C



16、教师的情操不包括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求知欲
正确答案: D



17、教师的情感是丰富的,尤其是教师的职业情感更具有特色,以下哪些不属于教师的情感特征
A. 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
B. 对学生满怀期望
C. 教师的情操
D. 教师的品德
正确答案: D



18、什么是教师获得威信所必需的因素
A. 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
B. 良好的道德品质
C. 教育教学技能和心理素质
D. 师生平等交往
正确答案: C



19、什么是教师威信形成的基本条件
A. 师生平等交往
B. 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
C. 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D. 良好的道德品质
正确答案:D



20、什么是教师获得威信的必要条件
A. 良好的道德品质
B. 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
C. 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
D. 师生平等交往
正确答案: B



21、德瑞福斯认为,大多数工作三、四年的教师都能达到教师成长的哪个阶段
A. 新手阶段
B. 优秀新手阶段
C. 胜任阶段
D. 熟练阶段
正确答案: C



2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中属于婴儿感知运动阶段的特征是
A. 开始具有信号功能
B. 主要通过协调感觉输入和依靠动作来认识世界
C. 认知活动有了守恒性
D. 获得了科学思维、假设-演绎推理等逻辑推理能力
正确答案: B



23、提出人格发展的八阶段论的心理学家是
A. 皮亚杰
B. 埃里克森
C. 弗洛伊德
D. 维果茨基
正确答案: B



24、提出了“学习的最佳期”的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 皮亚杰
B. 埃里克森
C. 弗洛伊德
D. 维果茨基
正确答案: D



25、大学生动机的冲突性表现在
A. 大学生为了获得真才实学而勤奋学习
B. 大学生不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他们的动机和行为之间也经常不一致
C. 多样性和学习动机占主导地位
D. 由于大学生面临着学习、交往、升学、职业等多方面选择
正确答案: D



26、“个人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的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反映”这句话描述的是
A. 人生观
B. 价值观
C. 世界观
D. 职业观
正确答案: A



27、以下关于价值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价值观是人们以自身需要为尺度对事物重要性认识的观念系统
B. 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C. 是个人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的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反映
D. 如果一个人不追求对社会贡献,只追求个人需要满足,把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对立起来,就不可能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正确答案: C



28、下列关于培养大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途径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A. 有效控制自我
B. 正确认识自我
C. 放纵自我
D. 积极悦纳自我
正确答案: C




29、关于学习,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学习只存在于人类的活动中,动物不存在学习。
B. 学习的发生以行为和行为潜能的改变为标志。
C. 动物和人类都可以进行学习。
D. 心理学中的学习是指个体在生活中由于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正确答案: A



30、习惯化是指
A. 由于刺激重复使有机体对它的反应性增强,即有机体对环境中的某一特定刺激更容易作出反应
B. 人的感受能力发生了变化
C. 感受能力和肌肉能力下降
D. 由于重复刺激引起的反应性下降,它涉及反应的减少,而不是新反应的习得。
正确答案: D



31、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 加涅
B. 奥苏伯尔
C. 詹姆斯
D. 布卢姆
正确答案:B



32、以下不属于赫尔巴特提出的学习过程的阶段:
A. 感觉阶段
B. 记忆阶段
C. 理解阶段
D. 遗忘阶段
正确答案: D



33、巴甫洛夫通过狗分泌唾液的实验揭示了什么理论
A.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B.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C. 精神分析理论
D. 脑功能学说
正确答案: B



34、下列不属于桑代克的“学习公律”是
A. 效果律
B. 练习律
C. 消退率
D. 准备律
正确答案: C




35、认知地图是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A. 托尔曼
B. 斯金纳
C. 考夫卡
D. 巴甫洛夫
正确答案:A 



36、下列关于陈述性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A. 能被人用语言来陈述和描述,是有关人所知道的事物状况的知识。
B. 它是关于人怎样解决问题、如何去做某事的知识。
C. 大部分陈述性知识都能够用语言来表述。
D. 陈述性知识是人的长时记忆中的重要内容。
正确答案: B



37、程序性知识的表征方法是
A. 命题
B. 表象
C. 产生式
D. 图式
正确答案: C



38、下列不属于对学习对象理解的水平是:
A. 一般水平的理解
B. 初级水平的理解
C. 中级水平的理解
D. 高级水平的理解
正确答案: A



39、安德森(J·Anderson,1990)和加涅(E·Gagne et al.,1993)等人认为,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主要的阶段不包括:
A. 陈述阶段
B. 联合阶段
C. 识记阶段
D. 自动化阶段
正确答案: C



40、“翻开相册会在看到某张照片时会心一笑,而在看到另外一张照片时眉头深锁”这句话描述的是哪种记忆起作用:
A. 语词-逻辑记忆
B. 形象记忆
C. 动作记忆
D. 情绪记忆
正确答案: D



41、如果将记忆的按时间分类,则不包括
A. 永久记忆
B. 长时记忆
C. 短时记忆
D. 感觉记忆
正确答案: A



42、下列不属于遗忘理论的是
A. 模块说
B. 衰退说
C. 提取失败说
D. 同化说
正确答案: A



43、下列不属于知识的正迁移的是
A. 一种学习使另一学习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B. 一种学习使另一学习所需时间或所需练习次增加
C. 一种学习使另一学习活动所需时间或练习次数减少
D. 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者顺利地解决了面临的问题
正确答案:B



44、下列属于知识的负迁移的是
A. 一种学习使另一学习具有了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
B. 一种学习使另一学习所需时间或所需练习次增加
C. 一种学习使另一学习活动所需时间或练习次数减少
D. 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者顺利地解决了面临的问题
正确答案: B



45、下列属于具体形象思维的是
A. 在动手重新布置房间之前,我们会先利用头脑中各种装饰物和家具的形象考虑如何进行摆设,形成多种方案,再选择最佳方案。
B. 3岁前儿童只能在动作中思考问题
C. 聋哑人通过手势交往
D. 教室的多媒体投影仪坏了,技术人员一边检查相关部件,一边思索损坏原因,最后排除故障。
正确答案: A



46、下列不属于直观动作思维的是
A. 在动手重新布置房间之前,我们会先利用头脑中各种装饰物和家具的形象考虑如何进行摆设,形成多种方案,再选择最佳方案。
B. 4岁前儿童只能在动作中思考问题
C. 聋哑人通过手势交往
D. 教室的多媒体投影仪坏了,技术人员一边检查相关部件,一边思索损坏原因,最后排除故障。
正确答案: A



47、下列不属于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所拥有的特点是
A. 概括性
B. 流畅性
C. 独特性
D. 变通性.
正确答案: A



48、关于发散思维的独特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指对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新颖的、独特的见解,即以前所未有的新观点、新角度去反映事物。
B. 它最能代表发散思维的本质,是最高层次的发散特征。
C. 表现为发散的“新异”、“独到”。
D. 指思考方式变化多端,思维产品的种类不拘一格,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随机应变,思维不受定势束缚,能产生多种多样的新观点。
正确答案: D



49、关于问题解决的心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试误说认为,问题解决要经过一系列尝试和错误,这对后来的问题解决研究有一定影响。但它认为尝试和错误是盲目的,忽视了认知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B. 桑代克认为,问题解决不是尝试和错误的渐进过程,而是对整个问题情境的突然领悟和豁然开朗,即突然领悟到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
C. 邓克尔认为,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进行探索、运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以达到目标的过程。
D. 纽威尔和西蒙提出,问题解决由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心理组织构成,每一心理组织都把问题分析综合为更狭小、更明确的陈述。一般要经历一般范围、功能解决、特殊解决这三个水平。
正确答案: A



50、下列关于爬山法与手段-目的分析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手段-目的分析指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析成若干子目标,采用一定手段,消除差异,通过实现一系列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B. 爬山法即采用一定方法,有时是迂回方式,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差异以解决问题。
C. 爬山法与手段-目的分析法的不同在于:有时人们为了实现最终目标,不得不采取迂回方式,暂时扩大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暂时“退回去”或“欲进先退”)以有利于问题解决。
D. 都属于算法的一种。
正确答案:D



51、下列不属于创造性的特点是
A. 新颖性
B. 概括性
C. 独特性
D. 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
正确答案: B



52、一般说来,激发学生创造意识的主要方法不包括:
A. 给予权威答案
B. 勤于思考
C. 培养良好的问题意识
D. 培养良好的否定意识
正确答案: A



53、关于品德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B. 品德的内容则是社会道德规范局部的具体体现,是社会道德要求的部分反映。
C. 品德反映社会生活,它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服从于社会的发展规律,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
D. 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受社会制约,而且受个体的心理制约。
正确答案: C



54、关于道德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则是个人需要。
B. 道德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是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完整体系。
C. 从反映内容上看,道德反映的内容比品德反映的内容要广阔得多,概括得多。
D. 人们依据道德规范来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指导或调节行为。
正确答案:A



5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道德认识的形成是品德形成的客观标志。
B. 道德信念的形成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完善是衡量大学生道德认识成熟的主要标志。
C. 道德意志的作用就在于发动与既定目的相符的行动,制止与既定目的相悖的行动。
D. 道德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实现道德目的,它将指导人做出对他人和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事情。
正确答案: A



56、关于品德的四种心理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们的发展有阶段性,且可以单独地割裂开来。
B. 道德行为是品德一个循环中的终末环节,也是更高循环中的依据和基础。
C. 道德情感是品德的思想基础,是道德认识产生的依据。
D. 它们分别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
正确答案: B



57、关于科尔伯格品德发展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儿童处于前习俗水平这一时期的特征是,个人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接受并付诸实践
B. 前习俗水平这一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
C. 后习俗水平这一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
D. 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属于后习俗水平。
正确答案: C



58、关于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研究成果对学校德育的启发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道德判断水平的高低对道德行为选择有重要制约作用。
B. 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与思维水平的提高平行。
C. 道德认识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D. 要以道德伦理说教来达到教育目标
正确答案:D



59、在道德情感形成的形式上,不包括
A. 工具性的相对主义
B. 直觉的道德感
C. 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D. 意识到道德伦理的情绪体验
正确答案:A



60、下列不属于大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发展的突出表现:
A. 片面性
B. 独立性
C. 深刻性
D. 全面性
正确答案: A



61、下列大学生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中的绝对化要求的是
A. “如果我这门课考不好,我真是一个无用的人”
B. “如果我这次竞聘不顺利,我这一辈子就完了”
C. “我的表现必须得到所有人的高度评价”
D.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正确答案:C



62、下列大学生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中的过分概况化的是
A. “如果我这门课考不好,我真是一个无用的人”
B. “如果我这次竞聘不顺利,我这一辈子就完了”
C. “我的表现必须得到所有人的高度评价”
D.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正确答案: A



63、下列大学生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中的“糟的很”的是
A. “如果我这门课考不好,我真是一个无用的人”
B. “如果我这次竞聘不顺利,我这一辈子就完了”
C. “我的表现必须得到所有人的高度评价”
D.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正确答案: B



64、下列大学生的合理信念的是
A. “如果我这门课考不好,我真是一个无用的人”
B. “如果我这次竞聘不顺利,我这一辈子就完了”
C. “我的表现必须得到所有人的高度评价”
D.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正确答案: D



65、关于智力,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智力正常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
B. 衡量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关键在于看其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
C. 衡量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看他是否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乐于学习,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具有创新能力。
D. 智力的高低等于成绩的高低
正确答案: D



66、关于心理冲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又称为心理失衡,属于轻微的心理异常。
B. 如果不给予足够重视并及时调适,持续下去将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
C. 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情绪、动机或价值观,个体既不能丢掉一个保留一个,又不能把两者在较高的层面上整合起来,因而产生的一种矛盾的心理状态。
D. 通常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
正确答案: B



67、关于心理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心理疾病通常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
B. 心理障碍通常不存在心理状态的病理性变化,是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
C. 心理障碍属于轻微的心理异常。
D. 心理疾病是比较严重或严重的心理异常,是多种心理障碍集中或综合的表现。
正确答案: D



68、以下哪项不是高等教育的特征:
A. 职业定向
B. 注重发展和创新
C. 非“大众化”
D. 以成人为对象
正确答案: C



69、以下不属于大学生中常见的自我认知问题的是
A. 自卑
B. 自负
C. 虚荣
D. 抑郁
正确答案: D



70、人格一词最初来源于
A. 古希腊语
B. 古埃及语
C. 古巴比伦语
D. 古罗马语
正确答案: A




71、人格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A. 独特性
B. 多变性
C. 整体性
D. 社会性
正确答案: B



72、人格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A. 气质与性格
B. 认知与动机
C. 动机和气质
D. 认知和性格
正确答案: A



73、气质的形成主要依赖于
A. 先天的生理基础
B. 社会文化
C. 教育
D. 家庭环境
正确答案: A



74、气质类型说最早可追溯到
A.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
B. 罗马医生盖伦
C. 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
D.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
正确答案: A



75、具有精力旺盛、直率热情、行动敏捷、情绪易于激动、心情变化剧烈、脾气暴躁等特征的人属于以下哪种气质类型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正确答案: A



76、具有活泼好动、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多变、兴趣容易转移等特征的人属于以下哪种气质类型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正确答案: B



77、具有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于转移、善于忍耐等特征的人属于以下哪种气质类型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正确答案: C



78、具有胆小孤僻、行动迟缓、情感体验深刻、善于觉察等特征的人属于以下哪种气质类型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正确答案: D



79、A-B型的人格分类由哪两位心理学家提出
A. 弗瑞德曼和罗森曼
B. 阿德勒和荣格
C. 培因和李波特
D. 弗瑞德曼和李波特
正确答案: A



80、我国最早运用“中和”概念来描述人格的是
A. 《易经》
B. 《中庸》
C. 《论语》
D. 《大学》
正确答案:A



81、19世纪后期,许多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健全人格问题。其中,哪一流派心理学家的贡献最大。
A.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B.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C. 精神分析心理学家
D. 认知心理学家
正确答案: A



82、奥尔波特在哈佛大学长期研究高心理健康水平的人,并把他们称作
A. “成熟者”
B. “此时此地”型人
C. 自我实现型人
D. 机能充分发挥型人
正确答案:A



83、马斯洛还认为,自我实现者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大约只有多少人能够完全达到自我实现。
A. 3%左右
B. 1%左右
C. 4%左右
D. 2%左右
正确答案: B



84、马斯洛认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
A. “成熟者”
B. 创发者
C. 自我实现的人
D. 机能充分发挥的人
正确答案: C 



85、弗洛姆强调产生大量心理健康者或“创发者”的唯一途径是
A. 自我实现
B. 机能充分发挥
C. 社会变革
D. “中和”
正确答案: C



86、人格障碍与正常人格的主要区别不包括
A. 社会的接受性
B. 生活的适应性
C. 主观的感受性
D. 日常的普遍性
正确答案: D



87、在心理学研究中,用来研究人格形成与发展中生物遗传因素作用最好的方法是
A. 双生子研究法
B. 实验室实验法
C. 问卷法
D. 测验法
正确答案: A



88、激励的起点是
A. 未满足的需要
B. 需要
C. 动机
D. 目标
正确答案: A



89、激励作为过程以什么告终
A. 目标实现需要满足
B. 行动
C. 需要
D. 动机
正确答案: A



90、激励的中介机制是
A. 动机
B. 诱因
C. 目标
D. 行为
正确答案: A



91、促使需要产生和形成动机的外部条件是
A. 动机
B. 诱因
C. 目标
D. 行为
正确答案: B



92、根据需要起源的不同,将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配偶、嗣后等需要归为
A. 生理需要
B. 社会需要
C. 物质需要
D. 精神需要
正确答案: A



93、根据需要起源的不同,将交往、尊重、求知、审美、劳动、成就等需要归为
A. 生理需要
B. 社会需要
C. 物质需要
D. 精神需要
正确答案: B


94、根据满足需要的对象不同,将饮食、运动、休息、睡眠、排泄、配偶、嗣后等需要归为
A. 生理需要
B. 社会需要
C. 物质需要
D. 精神需要
正确答案: C



95、根据满足需要的对象不同,将人对智力、道德、审美、音乐、美术的需要和劳动交往、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需要归为
A. 生理需要
B. 社会需要
C. 物质需要
D. 精神需要
正确答案: D



96、考试中的“怯场”现象主要由什么造成的
A. 动机过强
B. 动机过低
C. 中等动机
D. 没有动机
正确答案: A



97、耶基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如写作或解决复杂问题),什么样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完成
A. 较低的
B. 较高的
C. 中等的
D. 极高的
正确答案: A



98、“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说的是什么的作用
A. 需要
B. 兴趣
C. 抱负水准
D. 诱因
正确答案: D



99、“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多重趋避冲突
正确答案: A



100、有的学生不喜欢读书,可又怕父母责备,读书和受责备都想回避,此类冲突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多重趋避冲突
正确答案: B



101、旅游是很有吸引力的活动,但耗费时间、精力和钱财,此类冲突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多重趋避冲突
正确答案: C



102、大学生在择业时,有的工作经济收入高但工作环境较差,有的工作经济收入低但工作环境较好,此类冲突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多重趋避冲突
正确答案: D



103、成就动机低的人,愿意选择的职业特征是
A. 风险小、独立决策少
B. 风险高、独立决策多
C. 风险小、独立决策多
D. 风险高、独立决策少
正确答案: A



104、在阿特金森看来,个体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成就动机比失败动机强的人倾向于选择做什么难度的工作
A. 
B. 
C. 中等
D. 
正确答案: C



105、内容型激励理论不包括
A.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B.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C. 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D.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正确答案: D



106、过程型激励理论不包括
A.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B.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C. 洛克的目标理论
D.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正确答案: A



107、状态型激励理论不包括
A. 公平理论
B. 归因理论
C. 挫折理论
D. 双因素理论
正确答案: D



108、需要层次论的提出者是
A. 马斯洛
B. 赫茨伯格
C. 麦克利兰的
D. 弗鲁姆
正确答案: A



109、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A. 马斯洛
B. 赫茨伯格
C. 麦克利兰的
D. 弗鲁姆
正确答案: B



110、成就需要理论的提出者是
A. 马斯洛
B. 赫茨伯格
C. 麦克利兰的
D. 弗鲁姆
正确答案: C



111、马斯洛认为,人类最原始的基本需要,包括饮、食、衣、居、性等需要属于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爱与归属的需要
D. 尊重的需要
正确答案: A



112、马斯洛认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需要属于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爱与归属的需要
D. 尊重的需要
正确答案: B



113、马斯洛认为,向往爱情、需要朋友、参加团体并被团体接纳等需要属于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爱与归属的需要
D. 尊重的需要
正确答案: C



114、马斯洛认为,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的需要属于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爱与归属的需要
D. 尊重的需要
正确答案: D



115、马斯洛认为,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并使之完善化的需要。
A. 生理需要
B. 安全需要
C. 爱与归属的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正确答案: D



116、麦克利兰研究人类的需要与动机的工具是
A. “主题统觉投射测验”
B. 罗夏墨迹测验
C. 问卷法
D. 访谈法
正确答案: A



117、期望理论的提出者是
A. 马斯洛
B. 弗鲁姆
C. 洛克
D. 斯金纳
正确答案: B



118、目标设置理论的提出者是
A. 马斯洛
B. 弗鲁姆
C. 洛克
D. 斯金纳
正确答案: C



119、强化理论的提出者是
A. 马斯洛
B. 弗鲁姆
C. 洛克
D. 斯金纳
正确答案: D



120、公平理论又称为社会比较理论,其提出者是
A. 亚当斯
B. 马斯洛
C. 弗鲁姆
D. 洛克
正确答案: A



121、韦纳认为,人在对自己的成败理由进行分析时有6种主要因素,其中可控的是
A. 能力
B. 努力
C. 任务难度
D. 机遇
正确答案: B



122、大学生激励目标的设置要
A. 具体、有针对性
B. 具体、无针对性
C. 模糊、有针对性
D. 模糊、无针对性
正确答案: A



123、教师用于陈述预期学生获得学习结果的行为术语应尽可能
A. 可观察、不可测量
B. 可观察、可测量
C. 不可观察、可测量
D. 不可观察、不可测量
正确答案: B



124、学习时间理论的提出者是
A. 卡罗尔
B. 布鲁姆
C. 凯勒
D. 斯金纳
正确答案: A



125、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更强调什么在学习中的作用
A. 学习准备
B. 学习时间
C. 学生参与
D. 矫正性反馈
正确答案: A


126、凯勒计划的原理是
A. 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
B. 巴普洛夫条件性反射
C.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
D. 托尔曼目的行为主义
正确答案: A




</pre>	
</body>
</html>